1944~1945年,从太平洋中部到日本本土,美国跨越全面战争门槛。
在马里亚纳群岛战役中,第五舰队捣毁日军据点;陆战队在塞班岛登陆,相继攻入塞班、关岛、天宁三岛;陆军航空队火攻东京,使敌军陷入地狱般的火海。
这些战役之后,日本的空中走廊被打开,美军向日本本土投掷了原子弹——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在战争中动用核武器。
《巨浪上的舰队》被国际一线媒体誉为“可以媲美《荷马史诗》的著作”。
詹姆斯·斯塔夫里迪斯
(退役前)美国欧洲司令部司令,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司令
小W.J.霍兰德
美国海军退役少将
小约翰·雷曼
前美国海军部长
联袂推荐
这篇刊登于《二战杂志》的书评,告诉你这本书的分量!作者是大卫·西尔斯,历史学家,新泽西州作家,经常为《二战杂志》撰稿。
1944年6月,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切斯特·威廉·尼米兹海军上将曾在入侵塞班岛前夕说过,太平洋战争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日军扩张势力,美军从珍珠港事件中恢复过来,维护了通信线路,并在中途岛战役中将日军击退。第二阶段一直持续到1943年中旬,美军占领所罗门群岛南部。第三阶段,美军于1944年2月攻破日军外部防线,占领了马绍尔群岛。
每经过一个阶段,美军就逼近日本本岛一步。为了摧毁日军在马里亚纳群岛和帕劳群岛的军事基地,美军发起了“掠夺者行动”,此次行动为二战胜利——日军惨败奠定了基础。
日军试图在马里亚群岛、加罗林群岛西部和新几内亚群岛西部的边境结束太平洋战争。然而,为了让日军接受无条件投降,美军当时正打算将海军、两栖攻击舰和战略空军建立成一个“强大的三位一体”。
詹姆斯·D.霍恩费舍尔在《巨浪上的舰队》这本书中以充分的证据表明,双方都推动了全面战争的爆发,但正是因为日本领导人想要维持“血腥的现状”,才会出现最后的惨局。塞班岛战役后,出现了两种结果:“胜利就在眼前……但未来的情况会更加糟糕”。
与他早期的作品《锡罐水手的最后一站》(The Last Stand of the Tin Can Sailors)相反,詹姆斯·D.霍恩费舍的新书描绘一个更加盛大的场面,探讨了美军占领马里亚纳群岛(包括面积较小的莱特、硫磺岛和冲绳)、进行马里亚纳射火鸡大赛、用B-29轰炸机轰炸日本本土和使用原子弹等行为。
自始至终,霍恩费舍尔都坚持应用他所谓的“在事情发展层面上”的叙述技巧,阐述如何联合军人、水手和飞行员获得胜利。因此,他成功地打造了一个盛大的明星阵容:有战略家,也有战术家。
战略方面,有代表海军实力的第五舰队司令雷蒙德·阿姆斯·斯普鲁恩斯(Raymond A. Spruance );代表陆军实力的两栖部队司令理查德蒙德·凯利·特纳(Richmond Kelly Turner);使用航空战略新武器(原子弹)的美国陆军航空部队上校保罗·蒂贝茨(Paul Tibbets)。
书中还描绘了很多由潜艇兵、B-29机组成员、UDT蛙人、海军陆战队士兵、美国工兵和美国铁路司机参加的战役。
确切地说,这本书也是在向斯普鲁恩斯致敬。用霍恩费舍尔的话来说,他“生来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人物”。在菲律宾海战中,尽管航空兵的将领坚持要追击日军航空母舰,斯普鲁恩斯依旧坚持要占领塞班岛。总而言之,“斯普鲁恩斯认为自己的使命远比击沉敌舰要重要”。也许最重要的一点是斯普鲁恩斯与日军的显著区别,因为后者陷入了疯狂而绝望的自杀式攻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