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学生赵思雨为上斯坦福大学花费650万美元的事儿闹得沸沸扬扬,然而斯坦福表示你那650万我可没收到。不仅如此,赵思雨你的入学申请资料还不真实,直接退学吧。
赵思雨
人们在感叹“有钱能使磨推鬼”“现实版天空之城”的同时,不禁开始思索,外国文凭为啥那么吃香?精英教育真的那么受人欢迎?
根据2019年颁布的世界名校排名,斯坦福大学排名第二,哈佛大学排名第三。毕业后大多人进入知名公司工作,例如谷歌、麦肯锡、高盛等。毕业10年后平均工资约80000美元,很多人从事商业开发或者教育行业,也有人自己创业。这其中还诞生了许多足以影响世界格局的顶级精英。
如此大的成功比例难道只是巧合?事实上,进入这类名校就犹如掌握了一张通往金钱与权力的通行证。这一点在哈佛商学院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富人的成功是一种必然?
20世纪初,美国商业在争议中蓬勃发展,哈佛商学院应运而生,却在第一年仅迎来58名学生。短短20年后,哈佛商学院一跃成为全美最豪华、规模最大的顶级学府。
对于它走向成功的途径,有人赞扬有加,也有人鄙夷不屑;对于它培养出来的学子,有人称之为精英,也有人视之为豺狼虎豹。
正如哈佛大学校训之一:
“Nobody can casually succeed,it comesfrom the thoroughself-control and the will.”
“所有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
这句话曾经激励了无数人,而现在看来,这句话或许还有隐藏的下一句:
“但富人的成功,是必然的”
事实上,大多数人选择进入哈佛商学院的首要原因是:拥有更加光明的职业前景。他们不仅可以拿到哈佛商学院的学位证书,还能利用商学院庞大、忠诚度极高的人际关系网络。而能够跟随商界最优秀的教授学习,和缴纳的高昂学费相比,是完全值得的。但是,教育价值明显不如哈佛商学院的证书及其社交网络重要。
虽然教育价值很难量化,但可以用一些具体的事情对它进行衡量:
一家咨询公司的合伙人曾说,他的员工选择放弃加薪,以向公司换取进入哈佛商学院深造的机会,哪怕深造时间只有1个星期。
这一选择的吸引力在于,哈佛商学院的毕业生将有机会说:“我在哈佛商学院深造的时候……”
如果你花7.8万美元参加为期8周的AMP培训,那只是这笔交易的一部分。
哈佛大学在前行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商业生态系统”,校友是维持系统运作的关键能量。他们通过相互连接,编织成巨大的网络,丰厚利润和巨额债务、无上的荣誉和莫大的耻辱都在其中穿行。人脉网是这一系统的必然产物,然而也成为了无数人不惜代价考取就读的另外一个原因,甚至是首要的原因。
金钱与诱惑的浮华盛宴 “没有找到具有挑战性和对整个经济十分重要的工作,即使赚再多的钱也不够”。1986年,当哈佛商学院29%的毕业生在投行找工作时,他们便是这么告诉自己的。他们也许是对的,美国的经济需要重新配置,而华尔街则在这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恐慌不安的情绪在世界蔓延,哈佛商学院的精英们名誉扫地。若将这场灾难归咎于哈佛商学院,是否言过其实?但它不能否认,自己在一个世纪里向世界输出的理念,无疑是危机导火索。
其实,若把经济比喻成一条狗,金融业在20世纪90年代已成为这只狗左右摇摆的尾巴。同时,它对经济中现金流的掌控捏得太紧,无法放手。不过回流到哈佛商学院数额惊人的现金,解释了约翰·麦克阿瑟院长(哈佛商学院名誉院长)之流为何不屑理睬扭曲的经济,仿佛它只不过是一场闹剧。
当人们面对风暴过后的狼藉时,有人说这群出自象牙塔的精英只知道袖手旁观。是哈佛带给他们难以抵抗的金钱诱惑和缺失道德的教育。
当人们用教育的本质来质疑哈佛到底是 “精英”生产流水线,还是一场充斥着金钱与诱惑的浮华盛宴时。我们似乎可以通过哈佛诞生的那一刻找到一个答案:资本主义和它的私立大学,他们从来没说过要对世界负责。
达夫·麦克唐纳的《哈佛风云录》记述了哈佛商学院悠久的发展历史,也提供了一个强大的视角,让我们能一窥美国商业的知识基础、商业实用主义以及美国的资本制度。与其说这本书记录了哈佛商学院历史中的成功与失败、罪行与误解,不如说这本书让我们窥见了资本主义的灵魂。
无论你是渴望进入哈佛商学院,还是鄙夷哈佛商学院对华尔街和企业的不良影响,麦克唐纳这部如同调查报告般的杰作都值得一读。
“最佳商业故事金奖”获得者 “最佳调查报告银奖”获得者达夫·麦克唐纳 Duff McDonald
美国商业“三部曲”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