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干掉了五个世界老二,中国会是第六个吗?看懂中美经济战,从了解美利坚帝国的奠基之战开始。国家智库说,一个原因使中国整不垮!
我们刚过完520这个中国特色情人节,CNN就发布了一条消息:美国国土安全局强烈关切中国造无人机的用户信息安全问题。虽然没有指出具体的防范对象,但明眼人都知道美国在敲打深圳大疆——唯一能在全球无人机领域睥睨群雄的中国企业。
先是中兴,再是华为,接着又是大疆,美国对中国的怕,归根结底不过是世界老大对世界老二的怕,也就是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可是这种危机意识和妒忌心理却给五个世界老二带来了惨烈的后果。英国、德国、苏联、日本和欧盟最终都被美国掀翻在地,不是解体就是沦为二流国家。那么中国会步这五个政治经济实体的后尘,在数轮经济战之后一蹶不振吗?
“去年我们制造业增长率是6.9%,号称15年以来最低。美、德、日三兄弟增长0.4%。我们的制造业GDP将占世界一半,十年之后,从制造业角度来讲,地球上只能有两个国家:一个叫中国,一个叫外国。”
对此,国家智库专家金灿荣在今年4月的香港大学演讲中,提出了一个震撼全场的观点:现代制造业不是每一个国家能掌握,200个国家只有20个能掌握。被美国铆足干劲整趴下的五个老二都有一样弱点:即使在最辉煌的时候,他们的制造业总量也不如美国,单一国家都不超过70% ,欧盟不超过80%。但中国不同,它的制造业总量在2010年超过美国,2016年等于美日之和,2018年等于美日德之和,而且距离还在拉大。
在二战这一美利坚帝国的奠基之战里,正是得益于潜力无穷的制造业生产力,美国才敢同时于欧洲和太平洋两线开战。所以在未来的国力搏击中,制造业很可能也是中国屹立不倒的原因。
无论经济战,还是间谍战、科技战、军备竞赛,热武战争都是它们的最高和最终表现形式。那么美国早起是如何在血与火的拼杀中,奠定世界霸主的地位?历史能让我们对美国得出怎样的结论?今天这份书单将给出答案。
第十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
国家教育局郑重推荐
这是一部深度追踪超级帝国扩张血路的书,讲述美国如何靠海外侵略大发战争财,借搞乱地区为自己输血。
内容介绍
一战、二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操纵美国参战的幕后黑手究竟是谁?苏联出兵在即,日本彻底投降已是板上钉钉,为何美国仍执意投下两颗原子弹?奥巴马秉持新冷战思维,把战略核心转向亚洲,夸大中国威胁,到底意欲何为?
100年前,美国只是欧洲老牌帝国的跟班,而今天它却跃居全球超级大国。短短百年间,美国何以变化如此巨大?纵观20世纪,美国是唯一连续打了多场战争的国家,好战是其本性使然?本书却给出惊人的答案:战争是美国的发财良机!
从两次世界大战中为交战国提供军火,到冷战时视苏联为假想敌恶意挑起核竞赛,从“阿伊战争”中为能源肆意侵略他国,到以反恐为名横行全球……凡是战火燃起之地,就有美国做大生意的机遇。
本书基于解密文件和世界上最优秀学者的研究成果,以犀利的笔触,对一战至今17位美国总统执政时期的外交政策进行深度解读,揭开美国本性中阴暗的一面。
美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躁动百年的帝国又将何去何从?本书给出了最真实的答案。
《躁动的帝国》(图文版)浓缩了原版的精华,辅以更多精彩图片,让你迅速把握教科书之外的美国史。
内容介绍
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的硝烟还未见尽头,美国对伊朗的战争就将一触即发,中美关系也已到达历史转折关头。二战结束至今的世界动荡,都能在美国身上找到历史根源。
从19世纪最后30年的社会动荡到制造广岛、长崎的末世般核爆,本书作者基于解密资料和档案调查,在19世纪末的美西战争和美菲战争、1914~1918年的一战、1939~1945年的二战中,发现了不会出现在教科书的美国秘史。他们历时5年、耗资千万打造了纪录片及同名畅销书。该书配以200多幅意味深长的珍贵照片与震撼插图,带你洞悉:
战争与地区动荡如何成就美国在美洲的霸主地位?
美国如何抓住两次世界大战的机遇期,重塑全球秩序?
谁在真正左右华盛顿的参战决策?
美国历史上最关键时刻的关键决策都被本书深刻挖掘和呈现。多位美国总统执政期间的战争决策与国际政治盘算都在这里充分解读;大财团、银行家、军工三角与联邦政府秘密勾连,他们的战时诡计在本书得到精准阐释。本书作者用不可告人的史实揭示了,战争就是美利坚的帝国基因。
《躁动的帝国》(图文版)即将推出,敬请关注!
海军准将约翰·巴里文学奖获奖作品
《纽约时报》畅销书
1944年至1945年,太平洋岛屿上的日军和日本本土的人民,沦为了美国新战术(“跳岛战术”)和新武器(凝固汽油弹)的试验品,二战中改变全球命运的最后一幕在美日对决中上演。
内容介绍
基于一流学术研究、大量一手资料及个人叙述,《巨浪上的舰队》作者霍恩费舍尔以其电影般的笔触与敏锐的洞察力,着重讲述了步兵营、海军特遣队和航空中队等形形色色的作战部队在马里亚纳群岛战役中如何进行调遣,如何同仇敌忾,打赢了这场跨半球的全面战争。
在马里亚纳群岛战役中,第五舰队一路向西,引出日本的整个航母舰队,捣毁日军据点;陆战队正面登陆有数万防御兵力的塞班岛,在短短两个月内相继攻入塞班、关岛、天宁三岛;陆军航空队首次大范围空投凝固汽油弹,火攻东京,使在劫难逃的敌军陷入地狱般的火海。一系列战役帮助美军开辟了通向日本的空中走廊,使美军得以向日本本土投掷原子弹——这是人类有史以来首次在战争中动用核武器。
本书也记录了这场民族与文化的冲突: 面对穷途末路依旧以死相拼的敌军,是否存在合乎道义的方式?比起将敌人活活饿死,用子弹射杀是否更加人道?面对宁愿举家赴死也不愿被俘的日本平民,美军是否要突破道德界限,将炮火对准无辜的平民?
《纽约时报》畅销书
美国能够赢得帝国奠基之战,捍卫超级大国的地位长达50年,其杰出的高层领导力功不可没。二战中,巴顿放荡不羁、我行我素,“大兵将军”布莱德雷小心谨慎、墨守成规,艾森豪威尔从未上过战场却要协调拥有全明星阵容的美军指挥官;他们三人走到一起,龃龉和猜疑不可避免。但这些并未阻碍他们赢得最后的胜利,也没有妨碍他们成为后来的领导团队和决策层不断汲取智慧的榜样。
内容介绍
盟军最高指挥官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Dwight D. Eisenhower)、乔治·史密斯·巴顿将军(General George S. Patton)和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将军(General Omar N. Bradley)领导盟军从希特勒手中解放了欧洲。但是,他们错综复杂的关系却持续了几十年。在二战期间,他们战前的友谊开始复杂化,充斥着忠诚、嫉妒、焦虑、野心和爱国主义情绪。
《兄弟、对手和胜利者》这本书客观讲述了书中主角的故事,大大改变了我们对艾森豪威尔、“大兵将军”布莱德雷和“血胆将军”巴顿的看法,还原了这些传奇人物的真实形象。本书还从与三人紧密联系的其他人物(将军、政府官员、秘书、助手、政治家和他们的妻子)出发,深入描写了三人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战争格局的影响,让这个故事更为丰满。尽管他们性格上存在差异,彼此间互相牵制、抗衡,但这三位伟大的战略家仍然一起领导并赢得了历史上伤亡人数最多的战争。他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本书将一一揭晓。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也一定会令读者大开眼界。
本书正在制作中,敬请期待!
(本文中所解读的出版物由海派阅读独家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