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压力不仅来自个人,还来自家庭和社会。梅斯对此猝不及防。因此,他要让厌倦自己工作的咨询顾问、认为自己能力被低估的公司职员、郁郁不得志的银行家等所有幻想在自己办公室创业的人,也能看到“创业精神炒作公司”的黑暗面,所以他要揭露这一切。梅斯的文章像病毒般蔓延,并获得数百万人的支持。很明显,对于创业的风险和收益,人们如今已经心中有数。
创立和领导一家公司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你和身边的每个人都要为此付出代价。你要重新考虑自己的财务目标、生活方式,以及对成功的定义。与此同时,你还要深受自我怀疑的折磨。人们普遍认为,创业者的离婚率在所有职业中高居首位,因为他们要长时间投入到工作中,还要承受巨大压力。
即使在企业发展起来后,你的生活也不见得会多么轻松惬意。你可能会过着收支不抵的拮据生活(至少在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是这样),承受着巨大压力。和事业一样,你的生活也很难获得平衡。你可能会发现,这份“梦寐以求的工作”还不如上一份工作。
成功如Facebook,也要 7年才有回报
Facebook如今是世界排名第一的社交网站,但当初也用了7年才成功融资上市。事实上,初创企业从A轮融资到为股东和创始人带来回报,通常都要花5~7年时间。
最近,有人对1万多名创业者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73%的创业者每年给自己开的年薪不到5万美元。也许你对这个数字没有什么概念,但如果你了解他们身上肩负的责任,你就明白这样的薪酬有多低了。他们要组建团队,制定和执行企业发展策略,还要从财大气粗的投资人那里筹集数百万美元的创业资金,而每位投资人都希望创业者能让他们变得更富有。所有这些压力和责任只换来5万美元的年薪,这桩交易听起来似乎不大划算,对吧?
也许这听起来的确不合理,但实际情况就是如此。投资人希望创业者拼尽全力让他们在公司股价上涨时能够大捞一笔。那么,请想想看,获得风险投资的企业从第1轮融资到为股东和创始人带来回报,通常要花5~7年时间。Facebook是过去10年中最当之无愧的科技巨头之一,可即便如此,也花了7年多时间才实现IPO。
因此,即使你的企业非常成功,也不会立刻看到回报。约拿单·奥尔森不但自己创业,还向初创企业进行风险投资。他对创业的艰辛做出了最贴切的诠释:“如果想成为创业者,你就得放弃很多东西,第一件就是家里的平板电视。”除此之外,你还可能无法在你父母急需用钱的时候伸以援手。
如果你已习惯对身边的人出手大方,而现在却要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那么这种转变无疑对你有巨大影响。人们在讲述企业创始人的故事时,都会说他们花光了自己的所有积蓄,在把企业做大之前只能靠预支信用卡维持生活。然而,对于那些还不起卡债的创始人,人们却只字未提。
你最亲近的人也会质疑你,包括你自己!
工作赋予你社会地位和事业,让你受到同事、家人和朋友的尊重和认可。如果每个人都知道你能挣大钱或者成为合作伙伴,那么,你可能已经习惯别人肯定的眼光。事业上的转变会影响到身边的人、社会以及你对自己的看法。这种认可度的下降往往会让你心烦意乱。
如果你曾经在名企工作,你会对名企固有的安全感和稳定性习以为常。寻找新机会意味着打破常规,把以往舒适的环境抛在身后。你要放弃设施齐全的豪华办公室,在租来的、简陋的创业办公室中工作;而这种自由所带来的新鲜感减弱之后,你将面临各种单调乏味的苦差事。
你还会告别高级酒店和可以报销的晚餐,并且更换新名片。因为新名片上没有之前的名企标志,所以跟你换名片的人完全不清楚你是何方神圣。最后,你还要学会在某些时候放下身段,向那些坐在舒适办公室里的人推销自己的产品。残酷的是,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只会对你说:“不用了,谢谢。”
即便你认为自己是特立独行之人,不需要获得别人的认可,而且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适应这种转变也并不容易。因为创业之后,你的大多数老朋友和同事不知道你靠什么谋生,你很难像以前那样向他们解释自己正在做的事。当你解释的时候,有些人会以怀疑的眼光看你,还有些人会尽量装出一副听懂的样子,这些人中也许还包括你的家人。
让你倾尽所有的创意,市场可能并不认可
有一次,我参加了科技界的社交活动。我站在宴会厅的角落,一名兴奋的年轻人向我走来。他刚刚参加完一项名为“黑客马拉松”的商业计划竞赛。在这场比赛中,有志于创业的选手们夜以继日地思考创业构想。这名年轻人虽然累得筋疲力尽,但他很有成就感。他告诉我,他们团队开发了一款手机应用软件。他想知道自己是否应该从大学辍学,全身心地追逐梦想。
他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请他详细介绍该项目。如果这位年轻人愿意将全部家当押在新成立的公司上面,那么,这家公司肯定很有前途。他笑了一下,站得更加笔挺,然后答道:“这款软件叫Tinder,”他咧嘴笑着说,“给宠物狗用的。”我花了将近15分钟时间说服他不要因此辍学,因为狗在发情的时候不需要借助应用软件寻找合适配偶。
无论要付出多少努力,你都要有不错的想法,并且为之制定可供实施的商业计划。只有这样,你才能组建团队,吸引投资,赢得初始客户,并鼓起勇气创业。这个想法不一定要完美无缺(初期商业计划几乎没有完美的),但必须要有发展前景。
《公司》杂志所做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71%的创业者是在上一份工作遇到问题时才产生创业念头的。也就是说,在创业之前,你最好不要轻举妄动,应该保持低调,直到想出一个创业的点子,然后思考是否可行,是否值得冒险、投资,以及面对随之而来的压力和排斥。一旦有了正确的思路,你就会投入所有时间和精力去测试、验证、提炼和改进自己的想法。但在这之前,你只能等待时机。如果你不想一生都碌碌无为,那10%创业模式无疑是最佳选择。
一但失败,人财两空
我时不时会听到某种“警世故事”,对于以创业为终身事业的人来说,这样的故事简直不寒而栗。其中“倒霉先生”的故事尤其令人难忘。“倒霉先生”来自一所顶尖商学院,他是班上的明星人物之一。当同龄人都蜂拥向华尔街、咨询公司,或者企业的重要岗位时,他选择了创业,却遭遇了一系列失败。
15年后,“倒霉先生”回到老家,跟母亲住在一起,这在他的同学中引起不小轰动。他破产了,除了顶着母校的美丽光环之外,几乎一无所有,因为他创立的公司早已失败并被人们渐渐遗忘。“倒霉先生”其实并不蠢,他当初的创业决定也未必不对。他的学识、出身和人际关系都非常不错,他本可以取得巨大成就,但一切却并没有朝好的方向发展。
创业者迟早会成为百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这就是人们对创业的普遍印象。但鲜为人知的是,创业也很可能遭遇失败。
哈佛商学院教授施克哈尔·高希最近研究了两千多家初创企业的发展历程和最终命运,结果显示,大约有75%的初创企业没有给投资人带来预期回报,而30%~40%的企业回报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回报。
研究结果反映了创业相关的基本事实——无论你喜欢与否,失败都是创业的一部分。在某些圈子里,创业失败还被人们奉为一种荣誉,并将其视为成功的重要因素。人们普遍认为,这次创业的失败,预示着下次创业的成功。据说,只要吸取经验教训,当你沉浸于成功的喜悦时,失败就会变成模糊的记忆。
风投界的传奇人物马克·安德里森甚至发明了“失败癖”一词,用来形容创业圈那种对失败近乎病态的痴迷。安德里森认为,人们不应该痴迷于创业失败,因为失败终究是件痛苦的事。在我看来,这个道理再明显不过,但支持他观点的人却寥寥无几。
假如你创业失败的概率很大,那么,在局面对你不利时,将会发生什么呢?如果多次创业失败,你还能继续承受失败带来的经济损失、情感代价和社会代价吗?在某些情况下,创业的代价逐次递增。如果你在创业的同时还想结婚、组建家庭和买房,那么形式会变得更加严峻。如果你创业失败,那随之而来的痛苦或许会令你无法承受。
如果你看到这里依然对创业抱(zhi)有(mi)期(bu)待(wu),那么建议你一定要看一下《10%创业家》。
与其在全职工作和创业之间痛苦抉择,不如选择10%创业模式,让本职工作给你提供稳定的生活、现金流和平台,然后通过这个平台,把创业作为副业,融入你的职业发展之中。这样一来,你就可以横向拓宽自己的事业,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广泛的活动中。
【美】帕特里克•J.麦金尼斯,10%创业模式创始人、世界银行风投顾问,曾为世界银行、摩根大通集团提供投资建议和战略咨询。在华尔街工作10年后,他建立了Dirigo Advisors公司。作为一名10%创业家,他在美国、拉美和亚洲等地创建了多家公司,包括世界最大胡线上美妆社区ipsy,世界第一只智能旅行箱制造者Bluesmart,专门为企业开发人工智能软件胡Afiniti公司等。
麦金尼斯的《10%企业家》包含以下干货
1份创业基因测试
3个赢得投资人青睐的小细节
5种精准定位创业方向的新模式
8条打造优质团队的简单策略
作者郑重申明:本书的写作目的并不是怂恿人们辞去自己的工作。恰恰相反,你将学会如何在专注于全职工作的同时掌握一些新技能,从而提高你的工作效率。你应当珍惜自己的全职工作,因为它为你提供了学习场所,让你能广结人缘、承担风险,并为团队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