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宣告胜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完全胜利。
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74年来,中国这片古老的沃土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追思往忆,苦难与荣光从未分离。
回顾那些不平凡的战斗历程,重温那些为英勇献身的英雄事迹,深刻地感受到和平来之不易。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01
《中国,被遗忘的盟友》
数十年来,西方人眼中的“二战”始终是一场美英苏领衔抗击法西斯的血腥战争,亚洲战场上英勇抗击日本的中国却由于种种因素被遗忘。
基于大量珍贵的历史文件、私人信件、日记尤其是解禁档案,西方著名历史学家拉纳米特披露了1937~1945 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一连串入侵、屠杀与抗争的史实。从日本悍然发动的七七事变,到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从忍痛炸毁黄河堤坝以水代兵,到派遣军队远征他国;从与罗斯福、丘吉尔、史迪威的国际周旋,到聚焦中国三大战时人物——战火中崛起的划时代巨人,挑起千斤重担的战时领袖蒋介石,从革命志士堕落为汉奸的汪精卫……八年艰苦抗战,无数悲天恸地的事件,万千大小人物的命运变迁,共同构成了这部著作。
在书中,米特严肃地指出:自“二战”时起,中国就已经是“负责任的大国”。忍辱百年的中国如何涅槃重生?今天的中日关系动辄紧张,背后有何历史根源?翻开本书,你将找到真实的答案。
02
《战斗的日子》(上下册)
横渡地中海,剑指亚平宁瓦解轴心国欧洲防线的第一枪。
盟军虽然进攻意大利的决定极具争议,但行动一旦开始,盟军解放意大利的决心便未曾动摇:集结的号声伴着奔涌的海浪将冲锋艇送上西西里的金色海岸,轰鸣的钢铁战车履带碾过萨莱诺平原坚固的防线,呼啸的战机在塔兰托港投下铺天盖地、如雨般密集的炸弹……
阿特金森笔下,一幅雄浑与悲壮共同挥洒而就的画卷徐徐展开。
不堪重负的艾森豪威尔,无畏却自负的马克·克拉克,天纵奇才的巴顿,偏执、激情的丘吉尔,运筹帷幄的坎宁安,四面楚歌的墨索里尼……从将军到士兵,从政客到平民,无数生命的轨迹在这段历史中会聚、燃烧。
这是第三帝国与其反抗者之间,为争夺欧洲大陆而展开的史诗战役,打响了瓦解轴心国欧洲防线的第一枪。当马克·克拉克最终“征服”罗马时,诺曼底登陆前的最后一处障碍被彻底排除了——第三帝国末日将近。
03
《黎明的炮声》(上下册)
里程碑式“二战”恢弘史诗真实再现盟军与德军惨烈的交战。
这是20世纪无与伦比的史诗。本书通过再现1944~1945年西欧战场上的大型战役和戏剧化的故事,还原盟军以巨大代价解放欧洲,消灭希特勒的惊险历程。
诺曼底登陆拉开了西欧战场决战的帷幕,作者以精湛的写作技巧与优美的文字,生动描绘了那次大胆而冒险的军事行动,为随后的精彩叙述奠定了基调。巴黎的解放、市场花园行动、可怕的坦克大战、插入第三帝国的心脏……通过丰富的新材料,作者将各重大历史事件娓娓道来,使之跃然纸上。
作者从不同层次参与者的角度展现这段历史,傲慢自负的将军与政客,饱受战争摧残的中级士官与十几岁士兵,惨遭暴力蹂躏的普通百姓……当德国最终投降时,这场全球性冲突造成的毁灭性后果和盟军为赢得胜利而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将带给我们新的启示。
总之,通过这惊心动魄的最后一卷,作者为这场解放欧洲大陆、保卫西方自由的战争做出了明确的记录。
04
《破晓的军队》(上下册)
盟军豪赌北非攻占突尼斯,摧毁轴心国大军的战略主动权。
本书以险象环生的“火炬行动”为切入点,详细梳理了1942~1943年盟军两栖登陆北非,攻占突尼斯、歼灭轴心国非洲军团的惨烈战事。从侥幸登陆摩洛哥、阿尔及尔时的意气风发,到挺进突尼斯与凶狠老辣的德军恶战时的惊恐万状,盟军发现自己根本没做好战斗准备:后勤混乱、军事误判、争夺指挥权、英美军队各自为战……
北非沦为试验场,突袭朱代伊德、凯塞林山口战役、突尼斯决战,一场接一场的血腥搏杀,将盟军,尤其是初出茅庐的美军,淬炼为一支虎狼之师!
书中浓墨重彩地描写了战场上涌现的众多主角:艾森豪威尔、巴顿、布拉德利、蒙哥马利、隆美尔、凯塞林……无论是驰骋疆场杀伐决断的将军,还是为活命而冷酷杀戮的士兵,抑或战火中犹如蝼蚁的百姓,阿特金森笔下的战争显得尤为真实、恐怖!
隆美尔兵败之际,北非战役终于为盟军登陆西西里、诺曼底锻造出无数精兵悍将,为解放欧洲大陆累积了宝贵的作战经验!
05
《日本人口述“二战”史》
西奥多.F. 库克(Theodore F.Cook ) /著
直面黑暗,为真实的历史发声,数百位日本亲历者首度公开血腥残酷的战争经历。
二战中,日本对亚太地区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创伤延续至今。然而日本官方自始至终都对战争的根源、过程、代价以及后果避而不谈,更从未表达过任何歉意。为何会如此?而与之相反,被拖入战争深渊的日本平民,在数十年后回顾那场战争时,用得更多的词是难以启齿、不堪直面?
西方著名历史学家西奥多·F.库克夫妇通过实地走访数百位日本本土的战争亲历者,参考众多未曾公开的信件、遗嘱、日记、军用笔记、政府档案等,力图重现战争全貌,并首度公开当今日本人回忆“二战”时的矛盾心态。本书的受访者众多,从外交官到神风特工队队员、731部队军医、战俘监管员、侵华士兵等战犯,从核弹受害者到记者、学生、慰安妇、在华商贩、画家等,他们都从自己的视角讲述了那场隐秘而绝望的梦魇:731部队在华进行活体实验的真相;在中国进行毒气战的具体细节;以南京大屠杀为代表的人道毁灭大屠杀详情;日韩慰安妇的受过的屈辱;神风特攻队队员自杀冲击盟军的心路历程;盟军逼近,平民在当局宣传下互相残杀的细节……
这些活生生的个体经历,直观地展现了以侵华战争为开端的战争冲突,是如何残酷地毁了包括日本平民在内的东南亚百姓的悲剧,呈现了日本官方的战争观点与民间口述之间的巨大矛盾。
06
《巨浪上的舰队》
詹姆斯·D.霍恩费舍尔(James D.Hornfischer)/著
1944~1945年,从太平洋中部到日本本土,美国跨越全面战争门槛。在马里亚纳群岛战役中,第五舰队一路向西,引出日本的整个航母舰队,捣毁日军据点;陆战队正面登陆有数万防御兵力的塞班岛,在短短两个月内相继攻入塞班、关岛、天宁三岛;陆军航空队首次大范围空投凝固汽油弹,火攻东京,使在劫难逃的敌军陷入地狱般的火海。一系列战役帮助美军开辟了通向日本的空中走廊,使美军得以向日本本土投掷原子弹——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在战争中动用核武器。
基于学术研究、大量一手资料及个人叙述,霍恩费舍尔以其电影般的笔触与敏锐的洞察力,记录了二战改变全球命运的最后一幕。在这本书中,作者着重讲述了步兵营、海军特遣队和航空中队等形形色色的作战部队在马里亚纳群岛战役中如何进行调遣,如何同仇敌忾,打赢了这场跨半球的全面战争。同时也记录了这场民族与文化的冲突: 面对穷途末路依旧以死相拼的敌军,是否存在合乎道义的方式?比起将敌人活活饿死,用子弹射杀是否更加人道?面对宁愿举家赴死也不愿被俘的日本平民,美军是否要突破道德界限,将炮火对准无辜的平民?
时至今日,世界仍然动荡不安,本书既是对勇者的绝佳纪念,也是对世人的一种告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