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称,这个结论来自于一项最新的研究,研究者“试图发现大脑在心脏骤停之后发生了什么”。 细思极恐之下,不禁要问一句——这是真的吗?未来科技能否利用这点做些什么呢?
对于这项研究,小编也是好奇心十足,在一番疯狂搜索中,得知一个关键的姓名——山姆·帕尔尼亚(Sam Parnia)。他确实是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术与濒死体验等领域的研究者。他曾进行过一项对“140个心脏骤停事件幸存者”的研究。并于2014年发表了一篇与心脏骤停和濒死体验密切相关的论文:心脏骤停的病人,在心肺复苏术期间的意识和记忆问题。
论文的结论大概是:对于那些心跳骤停又抢救成功的患者,他们在心脏停止跳动期间或许并不是彻底的意识丧失,大脑可能仍有一些意识。问题是,这真能代表死亡体验吗?“心脏骤停时,大脑仍有意识”,并不等同于“死亡时,大脑仍有意识”。 其实关于这个热点,今年的4月份就已经上过热搜。虽然是旧闻重提,但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讨论,对生命和意识以及未来科技有了一些看法。小编也特地整理出几本与此相关的书籍,有兴趣的同学不妨一看。
01
《超越生物中心主义》
结合量子理论、生物学等领域前沿研究 ,以全新视野重新审视宇宙与生命的关系大爆炸之前有什么?宇宙真的是从虚无中迸发出来的吗?
时间是真实存在的,还是仅是对变化的测量?时间的箭头指向何处?如何解释宇宙似乎是为了生命的诞生做了精心设计的?牛顿为何会在晚年将生命的奇迹归因为上帝?机器人能发展出意识吗?人工智能会不会有一天控制人类?
曾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人”的著名生物学家罗伯特•兰札博士,与著名天文学家鲍勃•伯曼一起,带领读者踏上了一场惊险刺激的求知之旅。通过将万物与意识纳入同一框架,兰札博士阐释了他对宇宙及现实本质的全新观点:生物中心主义。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和宏大的视野展开叙述,相关原理完全建立在科学之上,与传统的解释相比,有更强有力、更前沿的科学论据的支持。只要对生物学、宇宙学、量子纠缠和意识等多个领域的科学发现和启示加以考察,我们就不难发现,生命和意识才是我们理解宇宙的基础。这促使我们对生命、死亡及我们在宇宙中所处位置等观念重新进行思索。
02
《不自私的基因》
为何一些健康细胞会莫名自杀,导致肌肉萎缩、脑细胞缺失?自然界中各物种的寿命差异为什么如此大?人类为什么不能进化得再长寿一点?人体正在有计划地毁灭自己,永生不死终能成真吗?人们总以为,衰老不可避免,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不自私的基因》为我们厘清了进化与衰老之间复杂的关系。通过大量交叉学科研究,及对历史上进化观点的全景式回顾,本书告诉我们,“衰老”并非新事物,也不是“身体损耗”或遗传的必然。相反,衰老有着迷人的进化意义,它能维持人口数量与生态系统的稳定,使之免遭剧烈波动。
基因科学、理论生物学是前沿科学的热门领域,本书满含对衰老和死亡的全新理解,特别是对个体如何延长生命给出很多创见,具有很高的商业和社会价值。
03
《知识边缘》
在现代世界,科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各种顶尖的科研进展层出不穷、大量曾经被认为无法解决的数学难题终于被数学家攻破……但是,我们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变得无所不知吗?人类对物质世界认知极限在哪里?
在《知识边缘》中,牛津大学数学教授、西蒙尼公众理解科学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士马库斯·杜·桑托伊作者将引领读者开启一场令人深思的旅程。从粒子物理到量子力学,从相对论到宇宙学,从神经科学到人工智能,从集合论到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桑托伊进行了一次对现代科学研究的最前沿的全景探索。
桑托伊精心梳理了人类科学发展的突破性成就,对一些既定的认知提出了无畏的质疑。翻开本书,你将与最知名的学术权威进行对话,聆听他们最惊世骇俗的见解,与他们一同探索人类的知识边缘。